海原(甘肅)大地震,1920

English

1920年底,中國偏遠的甘肅省發生地震,是二十世紀世界第二大的致命災難。在當年的十二月十六日晚間,內蒙古附近的海原農村發生地震,造成20多萬人死亡,並嚴重破壞二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在中華共和國內戰日益升高的初期所發生的這場災難,因為當年其他地方的重大政治和人道主義危機,因此相形失色,儘管破壞力和死傷的規模大,仍然是個鮮為人知的事件。

Gansu earthquake

成因

現在普遍稱為海原地震,震央位於甘肅東部的海原郊區下方,該區是今日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部分。位於戈壁沙漠以南的黃河一帶,海原區域是世界上黃土地帶最寬廣的區域之一。 [1] 黃土是沉積在幾百米深的細黃土,將黃土掘成窯洞,是中國西北部地區主要的住家建築形式,但是遇到地震時也特別容易坍方。

Haiyuan earthquake destruction 1920

1921年初,甘肅靜寧縣的一個寺廟遺址。

Source: Jingning County Archives

一開始,地震的最大強度是麥卡利地震度表上的12級,造成該地區675個重大的黃土山崩;[2] 地震釋放的能量強度的估計,範圍在7.8(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到8.5(根據中國地震局)之間。[3] 目擊者指出,蘭州省會附近的大樓,在地震和接下來幾個月的餘震震力下,所呈現的彈力令人吃驚,絕大多數的破壞事件發生在震央附近的鄉村地區,主要是窯洞居住區,尤其是海原、固安等。[4]

根據50個縣(某些案例中為53個縣)的縣級報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為234,117人至314,092人。[5] 許多死者為該地區的中國穆斯林人口,當時在中國最重要的伊斯蘭人物也喪生,當主要人口為穆斯林的龍德谷地發生地震時,蘇非派領導人馬元璋正在禱告。此地區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據估計,甘肅的財產損失總額,為3000萬元(約為當時的2000萬美元)。[6] 損失多來自住宅與糧倉受到破壞;在14個縣中,百分之七十幾的建築物倒塌。[7] 牲畜的死亡是另一個重大的財產損失,儘管死亡的綿羊,牛隻和其他農場動物的紀錄數量差距很大,從808,270至170萬頭。[8]

Haiyuan earthquake relief tent 1920

1921年初,一名男子站立在甘肅省靜寧鎮的臨時庇護所。

Source: Jingning County Archives

對策

丘陵坍塌,下方的家園以及糧倉受到破壞,使最初的倖存者遭受飢餓,並且暴露在緊隨地震的風暴和降雪之中。雖然容易遭土匪搶劫,數千人在沒有道路、矗立的建築物、熟悉的天然地標且變形的地貌上遊蕩著。不幸的是,震后调查并没有清楚地说明,由于地面震动与山体滑坡,地震后的饥饿或暴露有关的死亡总量可能是多少,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9]

寧夏的馬福祥將軍和平涼的陸紅濤將軍指揮的部隊中,士兵和軍官的行動提供了第一批災難情報,並擔任第一批救難人員,在最受創的部分地區,發放帳篷和救急糧食。在一些地區,當地的紳士和商人協會設立流動廚房,並提供緊急援助,而其他地區則是地方官員將公倉的帳篷和糧食發放給大眾。[10]

Newspaper Gansu earthquake relief announcements 1921

1921年2月28日,在北京發行的中國民報首頁上的甘肅救濟公告。

Source: photograph by the author

中國其他地方的省縣級政府、旅居北京,上海,以及中國境外和其他地區的甘肅人所組成的募款團體、湖南和吉林省等的慈善機構,籌募了為數不多的救難金和物資,由北京的中央政府救難當局發放。[11] 之後到了冬天,甘肅的外國傳教士也加入重建社區、重新開放通信和運輸路線、在春天融雪而有水災威脅之前清通河流等工作。[12]

1920年底和1921年初,甘肅遭受災難時,正值華北饑荒最嚴重,華北平原的二千至三千萬人經歷乾旱導致的饑荒,獲得的關注有限,而中國政府與一般大眾的救災能力也有限。1921年甘肅救災重建所獲得的資源,無疑地僅僅是小小補償地震對人民造成的巨大損失。

資料來源

對於1920年的海原地震,中國西北地區的省級檔案資料,出人意料地缺乏。本文使用的地方歷史,散落的新聞報導,彙編的地震數據和傳教士作品,都展示在此事件中,主要資料來源的限制。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東亞歷史系,皮耶 傅勒 (Pierre Fuller) 教授。
翻譯: 邱奕齊


注釋

[1] He Xiubin, Keli Tang, and Xinbao Zhang, “Soil Erosion Dynamic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in the Last 10,000 Years,”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4/4 (2004), 342–3.

[2] Li Tianchi, “Landslide Disasters and Human Responses in China,”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4/4 (1994), 342.

[3] Guojia dizhen ju Lanzhou dizhen yanjiusuo, ed., Yijiuerling nian Haiyuan da dizhen (1980), 1.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world/events/1920_12_16.php

[4] Ebenezer J. Mann, “The Earthquake,” Links with China and Other Lands 31 (April 1921), 331 (MS380302, SOAS Libr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5] Zhongguo minbao (Beijing), 1-5 March 1921. Jiuzai zhoukan (Beijing), 13 March 1921. Xinlong zazhi (Beijing), 20 April 1921. Xie Jiarong, Minguo jiu nian shier yue Gansu dizhen baogao, republished in Gansu sheng dizhen ziliao huibian, ed. Guojia dizhen ju Lanzhou dizhen yanjiu suo (Lanzhou, 1989), 277–350.

[6] Zhongguo minbao (Beijing), 26 Feb. 1921.

[7] Zhongguo minbao, 1-5 March 1921.

[8] Jiuzai zhoukan, 13 March 1921. Xinlong zazhi, 20 April 1921.

[9] Upton Close and Elsie McCormick, “When the Mountains Walked: an account of the most recent earthquake in Kansu Province, China, which destroyed 100,000 lives,”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41/5 (May 1922), 445–64.

[10] Aiguo baihua bao (Beijing), 25 Dec. 1920. North China Herald (Shanghai), 15 Jan. 1921. Minguo Guyuan xianzhi vol. 1 (Yinchuan, 1992), 689, 692.

[11] Xinren zhenzai ji, (Gansu Provincial Library).

[12] Wang Lie, Diaocha Gansu dizhen zhi baogao (Gansu Provincial Library). Mrs Howard Taylor, The Call of China’s Great Northwest: Kansu and Beyond (London, c. 1923), 46-57.